附:英文版、德法文版和德文版评论摘要(6/9)
作品:《兄弟》镇,乃至全部民族的苦难与不幸……在叙述中国改革后的惊人图景时,余华让读者不断往感受千年帝国在几十年间产生的不可思议的巨变。他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壮举。(《本日法国》 2008年5月24日)
这是一部大河小说,由于它编织了数十人的生活,从1960年代延伸至今。它也是一部休克小说,由于它描写了西方人不可想象的动荡万变:物质极端贫乏,植根于思想束缚的社会现实,以及“巨大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专政,当它们走向结束后,暴力与狂热以另一种方法被完整开释出来……《兄弟》让读者身临于刘镇,让读者能够看见全景,就像史诗般,一幅且笑且哭、全方位的壮观景象,而它的复杂主题便是:当代中国。(瑞士《时报》 2008年5月24日)
抵触贯穿始终、荒谬与哀剧共存,使得《兄弟》十分有力……《兄弟》不失残暴,波涛壮阔,发人深省。透过这两种命运,看中国社会的动荡。抑或,从两个中国,以此为根据,窥其传统、视其雄心。这两个中国相互冲突,相互分别,且又试图相互协调。余华向我们讲述中国的偏激、抵触和迟疑。(比利时《晚报》 2008年7月11日)
从未有过这么一个家庭故事如此构思得当、如此谵妄狂热、完整不敬的,可以把人逗趣到又笑又哭,也从没有人向我们转达过这样的一个中国。经过十年的沉默,余华这个以孩子王式的调皮而驰名的作家,交付给公众一部拉伯雷式的宏篇巨作。(蒙特利尔《任务报》 2008年7月12日至13日)
这部七百多页的小说恢宏宏大、雄心勃勃,这部杰作在其讲述中包含了一代人的全部盼看:克服饥饿,铲除暴力,完成经济转型以及命运转换。《兄弟》以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形象地展现了粗俗而慷慨的李光头和愚钝而虔诚的宋钢……作者的上风是信任文学想象力的壮大,创造性地写在两个时代的这部小说,交替哀剧与滑稽章节,将故事转化为预言,是名副实在的一次从文革到今天开放时代的中国的传奇之旅。(《卢森堡日报》 2008年6月25日)
余华的《兄弟》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像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或者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该书在全球领域内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本小说并不是用奥妙的文字写成的,而是混乱、重复的;庸俗、淫秽的;血腥、奉承的。《兄弟》是一种全新的作风。(德国《时代》周报 2009年8月13日)
余华并不是要戳穿或者控告什么,他的写作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兄弟 最新章节附:英文版、德法文版和德文版评论摘要,网址:https://www.88gp.org/61/616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