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2/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下,其他所有的科都要让步。因为没有这些人才,根本就无法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当回到这个年代,东北根据地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时候,杨震是真正理解后世开国领导人的苦衷了。一方面是建设现代化工业,尤其是急需的国防工业大规模的开始建设。一方面是工科人才巨大的缺口,有限的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眼下根据地工业建设,除了设备进口因为资金以及美国出口方面的限制,进展并不快之外。最大的困难,就是合格的工科人才奇缺。你总不能让一个的,却搞石油勘探。让一个搞自然科的人,去研究飞机发动机设计。
即便从关内动员来的理工科毕业生,也只能暂时勉强满足最低需求。在除去其中搞基础研究的理科人员,剩下的工科人才数量低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人才的困境,不仅限制了工业建设的速度,甚至还影响到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
所以杨震在选派留生的时候,在逼迫无奈的情况之下,也只能向这些方向倾斜。将最急需的工科方面,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冶金、化工、地质、机械、造船、动力等工科专业,有一样就一样。
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也一样方恨少。在自己已经既定目标之下,杨震实在无法忍受国内大慢吞吞的培养模式,以及惨到极点的数量。要是等待国内的培养模式,就算那些大毕业生全部到东北工作,恐怕也满足不了需要量的十分之一。
当初在选派留生的时候,科和自然科专业,他坚持一个没有选择。而在与中央打通联系之后,他直接致电中央,希望眼下在苏联留的全部都改理工科。不要去什么戏剧、哲、自然科等建设现代化国防事业,根本就用不上的东西,哪怕就是农也好。
他并不认为研究这些东西,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而且关内的那些大,类似的科系和生已经足够多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工业建设最缺乏的人才方面问题。剩下那些等到以后,依托国内大培养已经足够了。
不过眼下虽说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杨震依旧认为现在派出去的留生,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除了想办法与苏联沟通之外,他也在不断的想办法自己培养。他这个手伸的过的东北局第二书记,除了军事问题之外,所有的教育工作当仁不让的接手过来。
搞的中央调来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局第三书记,几乎成了他的办事员。教育和对外谈判,这两项工作基本上是由他亲自主抓,别人根本就插不上手。尽管总指挥和那位主席对于他的越权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