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节(1/2)

作品:《从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的成长史

2011-08-0516:56:34

现在那群还没解散,我隔个一年半载也会去看看——居然还有不少人在坚守等待教主出现……唉,说实话有点愧对他们的期待,但没办法,我不能总停留在这个阶段。我有我的目标,我的追求,停留太久会影响我的生活。

2011-08-0521:18:02

微博——://ib./2219913575/prfil/

博客——://blg.sia/u/2219913575

但我随即想到——1955年父亲在肃反时的表现,很显然也不符合当时的“革命道德”;而辛德勒在拯救犹太人时,也不符合当时的“纳粹道德”。

但他们的“道德”,远比当时通行的“道德”更能禁受时间的考验。

父亲与辛德勒,这两个成长于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他们为何拥有共同语言?而那共同语言又是什么?

1998年夏。

某周末我去看望父母,谈话间父亲递给我张旧报纸。

“看看这篇。”他说,“写的不错。所以我留下来等你回来看。”

我接过报纸。

那篇文章的标题是。以张志新惨遭割喉为引子,又对比了鲁迅在中写到的刘和珍身上的棍伤——鲁迅先生说那简直就是“虐杀”。

作者问——若刘和珍身上的棍伤就算“虐杀”,那张志新被割喉又叫“什么杀”?他最终引申出拷问:“七十年了,这个民族的人性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

“你怎么看?”父亲问我。

“他说得对——我们是在倒退。”

“为什么经济进步了,精神却退化了?这不合逻辑。”

“会不会是这样。”我尝试给出答案,“我们太急功近利了——为实现某些目标,以丧失良知、舍弃对同类的同情为手段?就比如纳粹要征服世界,所以肆意屠杀;老毛为实现他的理想国,拿千百万人的性命做实验。而如今一些人为发财,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所有这些恶人,都声称自己为了个好的目标,但实现这目标的手段却与目标本身南辕北辙。”

“对。”父亲点头同意,“你知道马基雅维利主义吗?”

我摇摇头。

“就是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谎言、背信弃义、残忍、狡诈、丧失人性等等。这些行为在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们看来都是正当的,是为追求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正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的成长史 最新章节第274节,网址:https://www.88gp.org/41/4103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