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属岁阑(2/10)

作品:《幻之盛唐

经坐在襄阳城中,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昭明台上,就着江风喝酒饮宴了。

昭明台,其实一做高台筑楼式建筑,本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至本朝改称‘山南东道楼‘,有当代书法兼制墨大家——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石刻,为山南东道治所标志性建筑。

这建筑面南,青砖筑台,中有条石拱砌券洞,高宽各丈余。台上建三檐二层歇山顶楼房5间,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房4间,台南有鼓楼、钟楼各一。就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眼中,这种布局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合防御和警戒。

当然,在这最高的建筑上,登临饮酒,唱诗做赋,那是只是幌子,外围是龙武军属天侯组,他们正用尺表等各种工具,对照太阳的高度,给城中各种建筑物和要害,定高绘图。再送到城外的某些地方去。

“襄州襄阳郡,土贡有纶巾,漆器,柑,蔗,芋,姜。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万二千一。有七县一府,汉津府、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宜城。”在官方地方志上,只有这寥寥几句。

治所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从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护城河最宽处至少百丈,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城高墙厚,周长至少十五里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共有六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王维早年有诗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要从外部攻下这个坚城,几乎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百丈宽的水面,几乎都可以行一只规模不小的水军了,更别说外梯形的夹石马道城墙,可以直接用马把床弩石炮等重器械,运上城头任何一个角落。无怪虽然安氏叛军,屡有侵掠境内,却始终安守如然。后世宋末,就是靠这个基础,成为让蒙古人流血不止,坚持最久的城市。

不过,幸好我们是来夺权的,而不是来攻坚的,所谓再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克了。金钱的力量有时候,比刀剑更有用,再加上船帮和商户的掩护,足以让大量武装人员顺着日常的人流,进入城内而无所惊觉。

看着城中熙熙攘攘的繁华,各种造型的船只,帆布如林,往来如织。自从江淮漕路断绝后,作为汉水的支流,这里就承载了相当部分北输的任务,南方的竹木漆纸、丝茶盐米等消费品,象流水一般输运北上,光那码头上货栈林立,肆铺茨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幻之盛唐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属岁阑,网址:https://www.88gp.org/3/398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