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塘(1/2)
作品:《乡旅拾趣》,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村子外有一条略微向外呈弧形的海塘。 那是我小时候最早见识的最宏伟的建筑! 她阻止了海水向内侵袭,确保塘内的田地每年收获粮食,解决乡人的温饱问题。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海塘,但却是村子得以延续的生命线。 海塘足有500米长,有巨石和泥土筑成。 朝海边是排面整齐的石头,里边是泥土,塘基有5一6米宽,塘面仅有约2米。 由于泥土下沉的原因,外沿的石头高出泥土压实后形成的路面2一30公分。 我们从小时常坐在平坦的大石头上,朝内近看大人们田头劳作,远眺散落的民居定时冒出的袅袅炊烟。 朝外看海塗上潮起潮落。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有时为了赶时间,捡拾到随潮水退去的各种海螺,也会提前坐在石头上等着最高处的泥塗露出水面,我们叫“候潮水”,那时收获的海货一定最多。 海塘的泥坝上长满青草,时有牛羊在那放牧。 涨潮时,如果是初一或十五大潮汛那几天,潮水会打到塘面。行人会走在靠里面的斜坡,慢慢的采出一条小路。 村外的人要过我们村子有二条路可选择。 一条是沿着东边的外山嘴,往下走几十米山路到海塘,再穿过西边外冲头下面的海滩边石头路,就到了大沙公社的区域。 所以我们村子也就是大沙和小沙的交界。 遇到涨潮时西边的海滩石头路是被朝水淹没的,只能走沿着半山腰穿过村子的“大路”,要远一半。 那条路是可以开车子的泥石路,据说是日本人占领舟山期间逼着当地摊派征集来的劳工修建的。,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小学时上忆苦思甜课,听过老辈传下来的一段顺口溜:“做做大马路,吃吃玉米糊,性命还在司令部。” 听说当时所谓日本司令部在舟山也就区区1一200人,想想也很奇葩。 我问过好多人,想知道那条海塘是什么时候造的,都没给答案。 那就是100多年前了。 其实村子里不止有过这根海塘。 在水稻田和棉花地之间有一条中塘,明显的高出两边。最高的土堆外沿还有些零星的石头。 里面的水田也分了2一3个层级,最高的水田挖去上层的泥土下面都是细细的沙子。 早些年大哥造楼房就是在承包给自己的叫“高二亩”的最高的田里取的沙,偶尔还挖到过深埋的烂船板。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就是说村子里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以前都是潮进潮出的海滩。 我为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乡旅拾趣 最新章节百年海塘,网址:https://www.88gp.org/287/287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