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31、优待战俘(1/2)

作品:《重阳郞

攻占睢阳后,陈庆之下令队伍就地进行短暂休整。

李炟从白袍军和元颢的随从中各挑选50人,负责战俘的甄别工作,李炟亲自对这100人进行了培训,并编写了甄别手册供大家实际操作。

“从他们放下武器的那一时起,他们就不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兄弟,这个观念必须要树立。”李炟的培训从转变大家观念入手,观念转变了,做起来就容易的多。

听到李炟的话,下面就炸开了锅,特别是陈庆之的白袍军,很难接受李炟的思想和观念。他们都是跟着陈庆之征战多年的老兵,凶狠勇猛是他们的信条。在陈庆之以往的经典战例中,由于多数是以少胜多,哪里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战俘的处理工作,往往是任由部下肆意屠杀,对手怕陈庆之打仗时的拼劲和狠劲,更怕陈庆之战后杀俘。李炟想补上陈庆之的这块短板,并从陈庆之的队伍中培育一批有现代战争观念的骨干人员,这次战俘甄选工作就是最好的机会。

李炟与负责战俘甄别的50名白袍军吃住在一起,除了正常培训外,还向他们介绍后世战争形态的变化,武器装备的升级,重点讲了冷兵器后,新式武器的发展。听得50名白袍军满脸惊恐,更加坚信李炟不是人,一定是神。

然后,100人甄别人员按照5人一组,对5万名战俘进行甄选判别。

100人对5万人听起来很恐怖,不知道如何下口,何年何月能完成甄别。

其实很简单,李炟确定了战俘走留自愿的原则,首先让5万人站队。在睢阳府前的巨大的广场上,每一千名战俘为一队,李炟向大家讲清对战俘的政策:走留自愿,愿意走的站在左边,我们发给路费,但必须回家;愿意留下的站右边,我们将一视同仁,量才使用。

由于南北对抗,加上北魏内部混战,很多战俘多年没有回家了,今天战败不仅没有被杀,还能领到路费回家,有一半以上的战俘选择了离开,回去看望妻儿老小。留下的大多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和一些无家可归的士卒,他们要么在军队呆的时间久了,对军队产生了感情,轻意不愿离开,要么无家室牵挂,在军队还能吃口饱饭,反正跟着谁都是当兵,留下来加入陈庆之的白袍军或者到元颢的队伍里去,都是能够接受的。

留下的约2万名战俘,进行了分组。每千人一组,与李炟组建的集训队相结合,5人一组的集训人员负责1千名战俘。这个工作比较细致,重点考察战俘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军事技能三个方面,全为优秀的作为白袍军预备人员再进行集中整训。思想素质好,身体条件和军事技能较好地送到元颢的队伍,组建元颢建武新朝新军。对北魏政权死忠或思想品质不好,有不良恶习的军痞,强制遣散。

按李炟的要求,整个甄选工作必须一天完成,大战在即,不容拖延,各组在睢阳府前的广场上热火朝天地进行甄别选用。

陈庆之的白袍军在将士选拨上本来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标准,李炟同意结合使用,不搞绝对化和形式主义。有些老兵经过的战争无数,看人眼光独到,也可用到战俘选取上,只要能选到优秀的军士,都可拿来使用,但李炟确定的三条基本原则不能变,这是甄选工作的根本,李炟对各组选拨的人员进行了抽查,基本能够达到要求。

但也有甄选工作走了样的。李炟在抽查中发现,有一组留下的全是兵痞子、兵油子,站没站相,座没座样。原来是集训队三名元颢的兵士收了战俘的好处,这三人依仗自己是元颢的护卫,不听同组两名白袍军的劝告,徇私枉法。李炟命行刑队各打二十皮鞭,开除出集训队。另有一个小组的负责人是元颢的随从,甄别中以是否忠于元颢为标准,专门留下见风使舵、善于钻营的投机分子,这些人平时喊喊口号,捞取个人利益还可以,真到战场上,指望他们拼命杀敌,想都不要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阳郞 最新章节第30章 31、优待战俘,网址:https://www.88gp.org/235/2359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