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荣禄的分析(1/4)

作品:《海煮清末

们月酥从队列老出,向皇帝一稽,说道!“徐将军说。帜罚爪动粮草先行,微臣认为,比粮草更重要的是士气。昔日西楚霸王破釜沉舟,以说抬重已经全无,但却能以弱胜强,击溃秦军,由此见决定战斗胜负的乃是勇气。与其搞什么总参谋部,不如认真练士兵,提高士气,不知徐将军认为如何?”

林海笑道:“翁尚书所言极是,在下并不否认士气对军队的重要性,不过建总参谋部和练士兵两者并不矛盾,为何非要从中选择一项?两者同时进行有何不?”

翁同酥不能回答。这时只听人说:“徐将军此言错了,错了啊。”走出一个瘦个子文臣,这个人是奉震苑卿郑会隆,奉震苑卿管理园林,差不多相当于花匠的头头。

郑会隆摇头晃脑地说:“兵法有云,兵之技,贵在于精而不在于博。一个兵种学好一样本事即,炮兵就练炮,若是同时练习马术,结果是两样都练不好。抓军队建设,也应有所侧重,要么抓练,要么抓后勤,若想两样一起抓,反而分散了精力和投入,导致半壶水响叮当。而且我朝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户部无钱,部门臃肿。吏制精简,开源节流是必然趋势,如何反而要增加一个闲职的部门?这不是与皇上的愿望背道而驰么?下官愚直之言,请徐将军勿见怪。”“臣附议。”

“臣也附议。”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先后出列,表示赞成郑会隆的言行。自从翁同酥反对了林海的提议,他们心头那杆秤就已经有了倾向。翁同酥是皇帝最亲信的人,一般情况下很少表意见。既然这一次他出了反对的声音,那么皇帝的态度也就昭然于众了,他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个讨好皇帝的机会。

“哼!”有人冷笑一声,走出队列。这个人年近六旬,鹰钩鼻下留着把八叉胡,显得很阴险,这个人就是后党中坚,位列武官首位的荣禄。

荣禄不屑地看着郑会隆讥讽道:“徐将军是军中大将,杀人无数,郑大人是花中大匠,养花不少。论施肥浇水,我等都不如郑大人,但议论军事,你有何资格?总参谋部是军事部门。是保国护民的重要机构,怎么以说是闲职?要是说起精简吏制,我看最该精简的就是你的这个养花养草的部门。你们这些人整天察言观色,在朝廷上表言论不以是非而论,却以上意是处!这就是你们的为官之道吗?”

郑会隆气得想吐血,心中暗骂: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谁比得了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然而脸上却不敢露出丝毫不满。荣禄是一品大员,太后亲信,不是他敢开罪的。

“陛下,微臣在西北领兵数年,深知建立总参谋部是于国于军都大大有益之事,徐将军深谋远虑,微臣十分赞同他的想法。”

为什么荣禄会支持林海?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交情,只因为翁同酥反对。

这帝党反对的意见,后党当然就要支持。

光绪心中暗喜,他授意翁同酥提反对的意见,其实正是为了让后党支持林海,这样一来,后党的人自然会觉得林海更倾向于他们那一边,以后提名九门提督时就会省去很多麻烦。

翰林院编修文廷式站了出来,这个人是珍妃的老师,也是个光绪的铁杆,他大声说:“总参谋部虽然于国家有利,但凡事有轻重缓急,如今朝鲜战事已平,一年之内几乎没有重燃战火的能,何必急于建立总参谋部?微臣认为,国库里的银子应该用在国家建设之上。西方国家兴建的铁路十分利于输送。在军事和民用两方面都能挥巨大的作用,臣认为应该优先把国库里的钱用于铁路建设,总参谋部嘛,过两三年再成立也不迟。”

“文学士言之有理。”珍妃的堂兄志锐、文廷式的铁子汪鸣鉴等站出来附议,他们都是帝党的人。

后党官僚、御史文懵严一看帝党嚣张。不甘示弱,大声道:“荒谬!文廷式何出此荒谬之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海煮清末 最新章节222、荣禄的分析,网址:https://www.88gp.org/233/23379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