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周公分封方皋西迁穆王即位造父驯马(1/5)
作品:《秦史通俗演义》第九回周公分封方皋西迁
穆王即位造父驯马
话说周公旦奉周成王旨意,召集文武群臣共商安邦定国之大计。待群臣聚齐后,周公旦便将自己的设想公知于众,并得到了群臣的拥护。最后决定:由周公旦、召公奭主持分封各国诸侯、营建洛邑等重大事项。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三监之国”及殷商故地如何治理。最后周公旦决定,将“三监之国”及殷商故地合并为一国,称为卫国,将最信赖的八弟康叔封封到卫国为君,将卫的都城设在朝歌,并将殷民七族分给康叔封管理,主要有:陶氏、施氏、繁氏、锖氏、樊氏、饥氏、终葵氏。这些部族大都是一些有手艺或有一定专长的人。康叔封的封地不但面积大,而且还有统领八师的兵力,以防止殷商遗民的反抗、叛乱。为了加强对殷商遗民的统治,周公旦先后给康叔封发了《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这三篇文告,是对殷商遗民及原“三监”一带周民的施政纲领。其宗旨是“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使人们能够在动乱之后,安定下来,从事正常的各项生产活动。康叔封果然不负周公旦的信任,将卫国治理得很好,后来在周成王亲政时,被举为司寇。
奄国是东方诸夷中较大的方国,也是周公旦东征中所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当奄国被灭,女防死后,族人拥立女防之子方皋为首领,而此时已是今非昔比了,方皋及族人皆成为周公旦的阶下囚。周公旦唯恐他们再起来叛乱,就强行将方皋及族人迁徙到他们的祖居之地,荒僻的西方,与西戎人杂居在一起。而此次西迁与他们先辈的西迁是完全不同的。当初,大廉是为避难主动西迁,而胥轩则是奉商王之命,戍守西方边垂而西迁。此次方皋西迁,却是被周军将士们押解着,流放到西戎之地,其悲惨状况自不必细说。可是,当他们历经苦难,来到西戎之地,祖先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后,凭着他们坚强的体魄,坚忍不拔的性格,很快就适应了西方的艰苦环境,与西戎人杂居在一起,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这部分赢氏族人就是后来秦人的直系祖先。
周公旦将方皋一族迁往西方之后,对奄国留下的遗民仍是不放心,唯恐他们再起来反叛,便将奄国划归自己的封国——鲁国,并将国都设在奄城,既曲阜。不过,周公旦由于主持朝政,不能脱身,便命自己的长子伯禽就封,并分给伯禽殷商遗民六族有:徐氏、条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作为鲁国的奴隶。这些氏族大都有一定的专长和手艺。
薄姑国(今山东博兴东北)被灭后,周公旦将其地封给了姜尚。姜尚多年来,为周王朝立有大功,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就被封为齐国之君,为齐候。此次东征时,仍是周公旦所依靠的军事统帅。此次分封,周公旦将薄姑国故地封给了姜尚,就是要以姜尚之威,震慑薄姑遗民,使其不敢再反叛作乱。这次受封之后,姜尚的齐国土地相当广阔,“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今山东潍坊与临沂交界处),北至无棣(今山东无棣县)”,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成为东方大国,同时还赋予姜尚可以征伐其他诸侯国的特权。
召公奭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就被封到燕国为君。但是由于召公奭与周公旦一样在朝中辅政,不能分身,便由其长子姬克就封,建都于蓟(今北京一带)。这次周公旦仍将燕国封给召公奭,并扩大了封地范围,不过召公奭仍不能回燕国主政,还是由其长子姬克就封,称为燕侯,使燕成为周王朝的东北屏障。
周公旦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将最先弃商投周、也没有参加叛乱、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到宋国(今河南商丘)为君,以守其殷商宗祀,治理遗民。
这次,周公旦共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占五十三国,。对犯有重罪的五弟蔡叔度、七弟霍叔处,并没有把他们杀掉,而是将蔡国撤销,对蔡叔度将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史通俗演义 最新章节第九回周公分封方皋西迁穆王即位造父驯马,网址:https://www.88gp.org/232/232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