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军事能力(2/3)
作品:《吾乃天命之子》差不多相当于魏国总人口。才导致农夫废业,民有饥色。与此类似的:
长平之战: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汉武时期:承孝武奢侈余弊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从上面可以看出战争消耗极大,边境上的战事足以影响到全国:关东饥,帝运长安粟五百万斛于京师《晋书》。这正是杨阜说农夫废业民有饥色,上一年由于诸葛亮屯田打消耗,所以魏国为了将粮食运往长安动用了大量民夫,以致农夫废业,农夫废业后又导致无人种粮,外加大量粮食运往长安,以致于出现民有饥色,也就是晋书提到的关东饥。而因为和诸葛亮打消耗战导致长安有大量关东运来粮食,此时诸葛亮刚死几个月,关东百姓饥饿,才将粮食再运回去。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目的就是要耗的魏国虚弱,再一口一口吃掉魏国,从关东饥、民有饥色看,诸葛亮耗下去自然可以赢了魏国。
诸葛亮在魏国屯田自给自足。晋书: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诸葛亮充分做到孙子兵法上的【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而魏国坚壁清野的策略使自己也受损失,不坚壁清野很可能又会发生四伐诸葛亮上邽割麦的事情,况且又打不过蜀军。因此明帝下诏:【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所谓的全胜之道:
汉晋春秋: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晋书: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全胜之道以一场闹剧收场…
【总结】:诸葛亮没能灭掉魏国因为时间不够上,北伐一共才六年半,就是曹操攻打官渡之败后的袁氏兄弟都比这用时长。而且诸葛亮四伐退军是因地理条件限制外加大雨才无法保证后勤造成的。【曹操率军支援汉中时即使是曹魏如此国力也只相持两个月就退军了,相持时间不及诸葛亮四伐一半,不及诸葛亮五伐三分之一】。诸葛亮做到这种程度已经不可能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了。
诸葛亮接手的时候蜀汉的国力几乎被刘备等人败光了,关羽北伐和刘备东征都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诸葛亮也都也没有参与,结果这哥俩和当初在北方征战一样,先后全军覆没,可见刘备的水平自己干是无法成功的。随后孟达叛蜀降魏,东三郡丢失,南中四郡也反叛,新生的蜀汉政权仅余四川盆地,丢失了一半以上的土地和绝大多数精兵猛将,形势岌岌可危,灭亡在即。诸葛亮力挽狂澜,用两年时间稳定了局势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力量,再次建立起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随后【南征平定南中四郡,北取阴平武都,以逸待劳击退曹真三路大军还反爆了郭淮,卤城以少胜多击败魏军主力,木门退军射杀魏国二号将领车骑将军张郃】。打得魏国极度被动,如果不是死得太早,又怎知他一定不能成功?曹操拥有天下三分之二后十几年内毫无进展,还让一个对手从几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如果这样一对比,曹操岂不是失败透顶?诸葛亮接手的时候个烂摊子,留下的却是个稳如泰山的江山,文有蒋琬费祎董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吾乃天命之子 最新章节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网址:https://www.88gp.org/22/22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