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教习、投资(文字)(3/5)
作品:《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我需要的也只是这个平台和窗口,发掘人才和获得相应的便利,而不是真的想将这个职位发扬光大什么的。
当然了,据我逐步所了解的东西,他们这一贯以来示好和扶助,当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他们都所谓的院派。有人的地方自由纷争和矛盾,就算是京师武备大堂,也没有例外,只是表现出来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在院派崛起之前,贡举派,才是朝野中最大的科举来源,他们主要是通过一层层的乡试、州试、部试、殿试,多个阶段一步步从天下士子的千军万马中,逐一考拔出来,成为国朝军政官僚体系的新血和候补。
但是随着南朝大兴办的传统,以及各种外藩堂、蒙塾的普及,进入相关的校,进行系统的教育普及,逐渐成为取代传统在家寒窗苦读的社会主流
毕竟,相比各级各种教育机构,用捐助和官方拨给所堆积出来的师资力量,传统闭门造车的优势越来越不显,也只有一些富五车或是治著称的老牌家族,才有可能拥有更优秀的家族传承,但这些家族的家们,往往也会因为个人的额名望,而受聘与各种馆,或是成为一地官,更不可能的让自家子弟继续闭门苦读。
因此传统耕读治家的贡举派衰微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就算是一些边藩远州涌现出一些格外出色的苗子,也会被优先推荐到上级的州、藩里去,或得更好的修习条件和师资教导。
因此,相比那些特别举荐的出身或是任职后再修出身的实务派,院派最大的对手,就剩下传统的门荫派。
门荫派,顾名思义,就是按照门第出身而在入、仕官上得到的某种荫蔽特权,算是两汉以后九品中正制的某种遗和对还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各种世家门阀,某种妥协的残留,
按照国朝的传统,正六品以上职事官宦子弟,就可以获得朝廷给予的一个基本出身,而与那些那些从最底层,千辛万苦考举上来的士子们,站在同样的台阶上,争夺科举和仕官的有限名额。
所以与新兴的院派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天然竞争和矛盾所在。梁公在世的时候,虽然大力巨涌院派和实务派出身,但是架不住他们的后世子孙因循成规,变成新的勋贵世族阶层。
虽然其中不乏走马章台的纨绔和膏粱之辈,但是架不住他们数量够多,也高,很容易就在朝堂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群体和阶层
只要广府的朝廷中枢,拥有足够的勋贵和显宦之族,门荫派就有源源不绝的来源和底气。
而且相对于出身中下层居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最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五章 教习、投资(文字),网址:https://www.88gp.org/2/208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