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想法(2/4)

作品:《唐残

中有一个因此动心,而产生靠近义军的想法,那就是完全的赚到了。

而且从长远上看,就算暂时没有响应和投奔义军的存在,但是通过这些下层人民喜闻乐见形式传播的歌子,在时间的酝酿之下同样也能对潜在反抗势力和土壤,产生削弱和分化性的影响。比如让他们在面对义军兵锋的时候,由此上下猜疑乃至不肯卖全力,甚至是有所动摇和进行对照,这完全就是另一种成果的所在了。

反正这一切都是船小好调头的积极尝试,而黄巢为首的义军主力真正遇上重大挫折和开始走下坡路的低潮,起码也到等到后年乃至大后年的事情了;应该还有一些时间,来让他完成自己的这只义军当中的,变相社会实践相才是。

比如,利用普查队在义军短暂停驻的其间,收集当地田土成色和资源产出的概况,以及相应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之谈。还有一些当地的特色物种,比如能在海水浸渍中生长的稷稻;能够在红土坡地梯田当中长活的低矮旱稻,能够改良盐碱土质的蔗属甜根子。。。

如果要问周淮安在义军当中,有了一块可言自由做主的稳定地盘之后能做些什么,他就可以考虑开辟出一大片实验田来,另外尝试性的种点什么了。

要说在非洲大多数的中国同胞的一致爱好和闲余节目,无疑就是走到哪里种到哪里的菜畦和大棚了;无论是从国内过来的维和部队,还是援建单位的工人们,或又是常驻工矿企业和社会组织什么的,都喜欢在住所边上开点荒地种上些什么的,来调剂和改善生活日常。

哪怕是当地人眼中再荒芜,再贫瘠的不毛之地,他们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来一遍遍的置换和改良土质,用开孔的饮料瓶做成最简易的滴灌系统,而令原本的碎石滩长出时令的果蔬来;甚至还有因此拿奖上报纸表扬的例子呢,

而在这个朝不保夕的纷乱世代,要说最有用也最容易见到成效的,其实并非是被成为穿越者大杀器的炼焦钢铁水泥化工玻璃镜子什么的,而是来自后世的各种先进农业技术和种田的经验。虽然周期有的时间长了一点,但地里长出来的却是可用来救命和救急的东西。

而在另一方面说,被军史爱好者圈子里戏称为“耕战频道”的央视七套,他其实也有手看过不少的;正好慢慢的回味和记忆起来,看看有没有可以用作实践的对方。

比如后世曾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所成功推行过的,所谓稻鱼沼气果木禽畜的复合联营体系,也就是在稻田里养鱼,在果木下饲养禽畜,利用禽畜来消灭稻田和果木的虫害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残 最新章节第九十五章 想法,网址:https://www.88gp.org/17/173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