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请君莫奏前朝曲(3/4)

作品:《唐残

转变和改造,而得以在太平军主导的新秩序下存留下来的群体。

其中,前者可以靠数算和文字的基础,在太平军的举试当中走上计吏、文员的捷径;而后者则可以靠家传的手艺和天赋,走的是各级营造、工场体系的路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那些通过农学和宣传、教化系统,得以进入相应仕途的传统贫寒士子,或是大姓旁支远宗的庶流子弟。

然后,他们自己也按照加入太平军治下的先后顺序和亲疏远近的三六九等,地域、乡党和宗亲上的渊源,而又分作了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商家团体和会社、行馆;而又保持着长期既有(内部)竞争也有(对外)合作的态势。

比如:其中资格最老、资本最厚的无疑是来自两岭的广府系海商;而巴结最甚则是王婆先为首的关内京兆商人;在数量上最多,但是平均本钱最小的是湖南商户;最没有存在感的则是荆南本地商家;而自从太平军平定江东三路之后,实力雄厚的常、苏、杭、越、明等沿海世商团体,又一跃其上成为其他人最有力的竞争者。

所以,这一轮的复考也是这些背景下的商人团体,另一个变相角力和竞争的途径和舞台之一。事实上,这也从某种方面变相促进了新一轮地方私人办学的兴起浪潮。为了逢迎和附和太平军所需要的“经世务实之道”基本要求,各种教授方技和吏务的学馆、蒙塾,也随着赞助者的要求而开始出现在一些名城大邑之间。

更有一些明显寄食和流寓南方的儒生文士,开始以儒家理念牵强附会的鼓吹。来自《太平田亩纲要》《太平圣库制度》《太平政略》《清平纲领》内的主张和义理,其实是重现上古“三代之治”诸位圣王、先贤的“天下为公,老少皆赡”的大音希声云云。或又是将太平军执行的公屯官营制度,形容为堪比周公“封建天下,井田公制”的当代济民救亡善政。

道理也很简单,没有人想错过眼见得新朝定鼎之际的机缘使然,哪怕是南朝的格局也足以让大多数人受用无穷了。然而太平军却不怎么看得上传统的经义辞赋、道德文章,于是此辈为了身前身后得前程使然,假寄托名先人大贤进行攀附和溯往既源就不可避免了。

(就好比后世那些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新儒家”“国学”旗号之流,而拼命往新民主主义运动的产物——社会主义中国碰瓷和骗资源的套路一般)

当然了,这些已经进入大讲习所中修学这些生员,因为除了特定专业和同好性质的艺文结社之外,其实是禁止任何实质性的同乡团体和带有政治倾向、诉求的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残 最新章节第815章 请君莫奏前朝曲,网址:https://www.88gp.org/17/1731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