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会试之后(1/2)
作品:《明末大权奸》二月初九这一天,虽然春天早早的到来了,可是京师的天气还是相当寒冷的,春寒料峭,偶尔刮起一阵寒风,冻得马鸣风都瑟瑟发抖。
不过这并不影响前来贡院参加会试的每一位考生,他们全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冒着寒风早早来到贡院外,等待参加第一场会试。
其实等待并不算难熬,最难熬的就是搜检,明朝对于进入贡院的考生搜检十分严格,甚至需要解衣脱帽,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大清早的,呼呼的北风刮着,就算是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厚帽子还嫌冷,这一解衣脱帽,立刻就有寒风灌入,令人浑身激灵灵的打寒战。
尤其令人无语的是,明朝的搜检时间还比较长,从头到脚仔细搜查,不得有片纸只字,这让考生更加受罪。
不过这些考生们既然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自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所以全都咬牙硬挺着,纵然是浑身发抖,却也不说一个字。
熬过来搜检,接下来就是锁院,关于这一点马鸣风倒是经历过了,跟乡试的时候基本上大同小异,只不过更加严格一些,然而这对于马鸣风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因为他的记忆没有出错,考题跟历史上记载的完全相同,其实他在做文章的时候把五经的题目都做了一遍,后来又打听到主考官蔡国用治春秋,所以又专门把本经为春秋的考题好好研究了一番,直到没有丝毫问题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也正是因为准备充足,这场考试对马鸣风基本上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他基本上半天就能交卷了。
但是为了避免出风头而惹人非议,马鸣风还是待到申时将尽这才把试卷交了。
即便如此,他的答卷速度也实在够令人瞠目结舌的了。
之后的第二场和第三场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只不过在做策论的时候,为了避免再出现像黄道周那样对他的观点挑刺的现象,马鸣风在答策论的时候都是中规中矩,不能说不好,但也不是多么出彩。
反正大明在录取的时候分三个榜,竞争最激烈的是南榜,其次是北榜,而马鸣风作为中榜的学子,拥有总录取人数百分之十的名额,其实对于教育落后的贵州、云南等地来说,拥有总录取人数百分之十的名额已经非常高了,如果把所有的榜和在一起的话,估计北方最多能有十个被录取就不错了,甚至有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两个,而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北方一个没有,被录取的全是南方士子,至于贵州云南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这种极端的现象不是没有发生过,在洪武年间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录取的士子全是南方的,北方的一个没有,恰好主考官也是南方人,这引起了北方官员的不满,就到洪武大帝那里诉苦,洪武大帝闻言大怒,将主考官直接处死,就连考中的南方士子都不放过,直接关进了监牢,不仅一辈子的前途没了,很多人甚至都死在了里面,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南北榜案。
其实当时的主考官是冤枉的,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必然会导致教育重心的南移,再加上当时大名刚刚建立,北方长期混战,北方的教育落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是洪武大帝考虑的是政局的稳定和北方官民的情绪,因此才如此大怒。
在此之后,大明基本上就建立了南北榜制度,后来考虑到中都凤阳还有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贵州云南等地同与南方士子竞争很明显没有希望,所以又单独设置了中榜,而中榜因为人数较少,教育比较落后,所以只要有些才华,考试就相对要容易一些。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中榜的竞争就不激烈,比如杨文骢,就曾经参加了六次会试,没一次都没有考中。
不过马鸣风还是有相当大的把握的,毕竟他之前早已经做足了准备,尤其是第一场考试的文章,也是后来那个朝代中一位会员的文章,而且本经也正是主考官蔡国用所擅长的春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大权奸 最新章节第九十七章 会试之后,网址:https://www.88gp.org/165/16572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