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再见,曾公子(年初一的4千字更新)(1/4)

作品:《大宋清欢

大宋立国一百多年,黄河还是第一次变清。

正值喜大普奔的时刻,哪儿来的毛头小子不知好歹胆大妄言!

众人皆回头,朝那讽谏黄河水清之事的少年望去。

姚欢本已走出数十步,听了这番如金石相击的议论,且那声音很是熟悉,不由也转头相看。

原来那人,正是太学学子陈皓的弟弟,也是三十年后将因上书请诛汴京六贼而名留青史、如今还是个小小少年的陈东。

曾纬拨开人群,打量着陈东。

他瞅着眼前的少年有些眼熟,只一时想不起他是谁。

看衣着,像是清寒子弟。

曾纬自从举告王珪旧事后,就被官家直接点往御史台,且封了同文馆查办宣仁一案的差遣。

这在京城官场掀起的物议声浪,实则高过众人看他父子二人反目的热闹的劲头。毕竟,再是进士高第可留京为官者,譬如当年嘉佑二年榜的苏轼,第一个在京的官职,也不过是个登闻鼓院判官。

官家赵煦却浑不理会那些苍蝇似嗡嗡的飞语。在政事堂,赵煦甚至笑着对曾布开玩笑说:“曾公,你教子有方,令郎,乃储相之资,正应当去台谏历练历练。”

对外,赵煦则有意让曾纬,大大方方地如天子亲使般,行宣谕敕榜之之举。

今日,曾纬深知,唱报黄河水清,关乎赵煦绍述新政的颜面,关乎国朝花团锦簇的吉兆,自己怎可对市井悖逆言论充耳不闻或一笑了之。

曾纬心头嘀咕,都是先帝那“不可杀上书言事者”的规矩惯的,什么阿猫阿狗的庶子,读了几句书,就自以为能妄议时局了?

他沉着脸,踱到陈东面前,盯着对方的眼睛,冷森森地问道:“你是何人府上?在何处就学?”

陈东方才,陈词有慷慨之意,语调却并不激越,此刻与朝官直面相对,虽因身量未足须仰视曾纬,容色仍是沉静淡漠。

曾纬没认出他来,乃是因为与他在太学初见时,恰逢姚欢和姨母试煮雅,想来出自读书人家。你光天化日发此悖逆言论,就不怕有辱家门师门之风?”

陈东抿嘴一笑:“御史可是姓曾?曾御史对我大宋内政外事的所思所想所言,莫非就与曾枢相一致?”

“你!”

曾纬乌纱、官服堂皇煊赫,却于大庭广众之下,被这么个胡子还没长出来几根的少年噎了两次,面上登时就有些挂不住。

不待他开口指令护榜禁军将陈东赶走,周遭正义的开封群众已然围了过来。

其中一个,一把拎起陈东的衣襟:“小孩儿,李后主知道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听过不?倘使我大宋雄兵不翻越关山、将那夏蛮子打趴下,任那蛮子东侵我大宋国土,你有一日也会被掳去给蛮子放马喂羊的,懂不?”

陈东面不改色,傲然道:“我从未说过,大宋应任人宰割。但是,泱泱大国,自有治国理政、宣谕四方的正道。府库告急,却仍虚生边事,已然击退西人犯阙,还要兴师过境,以求军功、得犒赏、用民膏。又有那泉下之人,被诬以捕风捉影的流言,用于取悦上意。甚而黄河之水变清,明明由旱灾与回河之争所致,倒被颠倒黑白,借以粉饰太平。国朝若倡此歪风,诸公以为,就真比那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好多少么?”

“你个小反贼!”

揪着陈东的人一怒之下,“砰”地一拳打在他胸前。

陈东踉跄后退,一屁股坐在地上,仍梗着脖子,毫不示弱望着面前这伙成年人。

“道理说不过,便仗着武力逞凶,如此行径,和被你们一口一个蛮夷的夏人,又有什么分别?”

他话音未落,出拳之人又朝他踹了过去。

姚欢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亦血气上涌,顾不得多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清欢 最新章节第258章 再见,曾公子(年初一的4千字更新),网址:https://www.88gp.org/134/13452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