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超出预想的结局(3/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那边秦则生的动作则是快了许多,在杨震刚一下达总攻击令,便已经抢先开始行动。与此时已经在四五八高地北面的伍若甫指挥的两个连对四五八高地上的曰军采取了前后夹击的战术。

既然没有了曰军重炮的威胁,曰军援军的路线也全部被切断。对付四五八高地反斜面以及与骆驼峰相连的山脊上剩余那点曰军,在秦则生全力出击的打击之下,倒也没有耗费太大的力气。

尽管四五八高地上残存的曰军虽然抵抗依旧顽强。但是在没有了后援,主力恐怕已经全军覆灭的情况之下,使得四五八高地上最后残存的曰军,士气已经低落到了冰点,此时就连自己都失去了抵抗下去的勇气,只是在依靠曰军惯有的武士道精神还在坚持着。

为了尽快的解决眼前残存之敌,秦则生将主力全部投入,采取前后夹击战术。以已经恢复联系的伍若甫带领的两个连队四五八高地的反斜面发起攻击。自己则亲自指挥一个营,从正面发动攻击。

两面夹击,再加上山下已经没有了对方重炮的威胁,可以放开手脚大打的炮兵掩护全力掩护之下,却也没有让他多费什么太大的的力气。倒是在战斗结束后,对四五八高地上曰军残余兵力进行清剿的时候,花了不少的力气。

原本准备用两天时间解决的蜂蜜山至庙岭一线曰军要塞群,却没有想到从攻击发起到战斗大致结束只用了不到十二个小时。这个结果恐怕在世界要塞攻坚史上,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当然这其中不仅仅有伍若甫好运,一捆命中曰军骆驼峰要塞内部弹药库的集束手榴弹,从内部将骆驼峰要塞摧毁的运气完全能够解释的。更多的是可以说是新装备和新战法的运用。

首先火箭筒这种既能进行反坦克作战,又能摧毁敌军野战工事,甚至是半永备工事的即轻便,又造价低廉,威力又远大于眼下普遍使用的枪榴弹。且射击精度相对较高,几乎不受约束的在任何地形条件下使用的这种便携式武器大规模的运用。

使得在作战中,尤其是在山地作战中,摧毁敌军各种野战与半永备工事群以及装甲车辆,不必在单纯的依赖相对笨重的火炮,尤其是直瞄火炮。更不必在战斗中,采取会引起较大伤亡的使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硬碰硬的去摧毁地方工事以及装甲车辆的作战方式。

在这次对蜂蜜山一线曰军要塞群的攻坚之中,正是大量装备的火箭筒摧毁了曰军绝大多数担任侧翼掩护的土木工事,才使得部队可以动用大量的混凝土,将曰军永备工事的射击孔堵死。为以不大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四百二十六章 超出预想的结局,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