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力量倍增器(4/5)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这两种电台,此时在兴山要塞东侧的兵工厂之中正在全力的生产。生产的速度,甚至排在曰式弹药前面。按照杨震的要求,要在今年五一前后,全部配发到一线作战部队。以改变一线作战部队只能通过军号和旗语联络的局面。
为了赶制这批电台,杨震特地拨付出四十万伪满币和曰元,从江北进口了大量的二级管和各种电阻。甚至在数量已经满足需要的情况之下,还在不断的进口之中。在苏联两千万卢布贷款结余中还特地拿出了十万专门购买电子管和各种器材,作为储备使用。
杨震在后世是一个狂热的老式武器和电子发烧友。而在他部队中那堆积如山的各种报废军用电台中就有这两种在眼前还极为先进,但在后世却是已经早就报废淘汰的这种产品。杨震曾经无数次在闲暇之余将其拆卸,再组装起来。
这两种电台,他熟到闭着眼睛都能画出结构图来。不过他画图行,动手艹作也没有问题。但毕竟不是专业的人才,真正解决设计思路,以及一些零部件生产的是去年秋天,前边战事正浓时从关内调过来的几名优秀的军工人员。尤其是毕业于清华大学机电系毕业的王士光和物理系毕业的熊大缜这两名优秀的军工专家。
尤其是哪位解决了电池等一系列关键难题的的熊大缜,这位在杨震所部后来军工发展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年轻军工专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与王士光配合,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拿出了成品。
只是这个人却是被杨震从冀中军区的刑场上给要下来的。也正是杨震的再三要求和直接点名,才让中央由去年正在冀中行动的一二零师派人将这个已经被押上刑场的年轻人要了下来。
去提人的一二零师干部,要是再晚去半个小时。因为曰军大扫荡正准备转移的冀中军区部队,就要将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无端的怀疑,便要被抓起来的青年学生处决。幸好来得及,才让杨震的这个半瓢水计划得以实施。清华物理系毕业啊,可不是后世那些应试教育教出来的书呆子。
这个家伙果然没有辜负杨震下的这么大的苦心,将他万里迢迢的弄过来。在杨震画出电路图后,与王士光配合,只有了半个月的时间便拿出了成品。而且质量相当的过硬。除了苏制电子管本重的毛病之外,其余的倒是不比杨震在后世见过的那些差。
只是杨震有些没有想这个年代已经有了三极电子管,他一直以为这个年代只有二级的电子管。当刚开始为了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拆卸了几部美国造收音机时,他才发现这个诞生于五十年代初的这两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三百零九章 力量倍增器,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