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装和军鞋(3/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布料基本上是土质的粗布,样式也是不分尺码的统一二尺半。除了部分中高级干部之外,所有的军装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过于肥大。上衣几乎可以当风衣穿,而裤子则清一色都是免裆裤,也就是说沒有裤裆的裤子。
此次关内部队出关,杨震将关内各个根据地部队,无论是晋绥和晋察冀的土黄色军装,太行冀鲁豫和冀南的八爷灰,全部换成统一颜色的制式军服。而且将布料由原來的手工粗布,夏季军服全部更换为斜纹布,冬季军罩衣全部改为棉布。
军装的样式,也全部取消了二尺半免裆裤的造型。上衣为中山装样式不变,裤子改为比较合体的宽松的中山装裤子直筒裤造型。营以下干部和战士,肘关节膝关节,以及肩膀处,内里都加了补强布。
此次出关的关内部队,很多干部和战士还是第一次领到衬衫袜子绒衣,至于高腰防刺胶鞋也是第一次领到。至于相对合体的多的军装,很多参加过长征的干部也是第一次领到。不过其中春秋两季的绒衣和高腰防刺胶鞋,抗联的部队也是第一次配发。
而且这些帆布胶鞋,与之前采取的棉帆布胶鞋相比,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虽说沒有采取美英等国使用的皮质作战靴,但是透气性要比原來有很大的改进。高腰增加了对脚踝的保护,鞋底在加厚的情况之下,防刺功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所有的原材料除了鞋底所需的部分橡胶之外,基本上都依靠根据地内自产。鞋面虽说采用的还是根据地内产品最大的棉帆布,但是想方设法在不影响对脚部保护,以及改变鞋子耐用性的情况之下增加了透气性。
在经过一定的改进之后,虽说沒有改变原來的防水性差的情况,但是透气性和透湿性要好的多。这种新式的棉帆布胶鞋,是杨震亲自带着几个西北工大來的教授,在原材料立足于根据地内的情况之下搞出來的。
当然杨震是沒有时间去亲自抓,但是他和这几个搞纺织专业的教授专门谈了鞋子的问題。部队整天行军作战,不算结实的布鞋磨损太快。而且总体上算下來给部队配发布鞋,在需求量巨大的情况之下,在成本上也并不合算。
而抗联原來配发的胶鞋,不透气不透湿,很容易引起脚气的传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在山区作战,防刺能力和对脚踝的保护能力很差。如果配备美式或是苏式的皮鞋,不仅抗联承受不起,同时也太笨重。
在部队主要还是依靠徒步行军的情况之下,眼下军鞋的改进已经成了一个很紧迫的感觉。一个战士发生脚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二章 军装和军鞋,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