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调整编制(2/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口了两个航空工厂,一个造船厂之外,在建设的初期所有设备的需要,基本上都是依托国内。
不过不管当初杨震的保证能不能够兑现,但是至少在齐齐哈尔特钢厂扩建,重型机器厂建设上,还多亏了按照美国专家的方案来。在所有人质疑的眼光之中,所有的动力、管道、运输等设施,甚至厂房等基础设施都预留了相当大的余地。
也正是基础设施已经事先留下了扩容的余地,使得李明瑞从南满打劫来的设备,进厂就可以安装,基本上用不到在搞什么基建。最多也就是管线的接口,因为口径不同,适当的做一些调整。
如果按照苏联专家的方案来,这些设备即便运到北满,但是因为基建上的问题,真正投入生产至少还得等上两年。那些设备就只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凭吹雨淋。随迁过来的工人安置,会更加让人头疼。
节省了最漫的基建时间,那么投产的速度自然也就相当的快。在一贯的东北效率之下,这些设备从进厂到安装,再到投产的速度相当的快。设备进厂的当月,就基本上完成安装。一个半月之后,所有的管线和动力系统全部连接完毕。
再加上此次丰收者计划抢运出来的工人,原本产量有限的富拉尔基这个专门制造枪炮用钢的特钢厂,在两个月之内的产量就翻了一番。在通化钢厂的设备运抵之后,甚至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翻了几番。
除了镍铬等金属还要依赖外部供应之外,依托已经陆续投产的第一钢铁厂,其生产枪炮用钢的其余所有原材料。已经全部能够自己生产,并基本上满足了需要。当然炮钢的冶炼,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但是轻武器以及弹药用钢,基本上已经全部解决。
尤其是航空炸弹的需求,不仅满足了抗联对日轰炸的需要。甚至还满足了后来美军参与进来之后,对日轰炸的百分之八十的需要。关内各大战略区的钢铁需求,也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满足。正在兴建的集通铁路,所有的钢轨也可以全部立足国内,不在依赖不是很靠谱的美援。
同时军工产业也在这批工人外加三千多部机器设备抵达之后,也在短期之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李明瑞从奉天打劫来的那批枪炮用钢的基础上,在短时间之内满足了抗联扩编之后轻武器装备上的缺口。
重武器的仿制和生产,也大幅度的加快了速度。这批工人抵达之后,当年底就制造出来苏制zls加农炮二百门,一二二榴弹炮七十多门,保证了部队的扩编需要。以及为关内部队炮兵扩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七章 调整编制,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