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艰难的生产之路(3/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普惠大黄蜂发动机的最终仿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进口飞机发动机的依赖,并提高了自己工艺水平,以及带动了有色金属冶金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尽管仿制过程艰难无比,但是这款发动机的仿制成功,以及自产原材料的最终通过质量鉴定,却真正让中国人迈入了飞机发动机制造的门槛。而且通过高起点,带动了整个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随后仿制美制轰炸机积累的技术,在战后短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了对美国b二十九轰炸机,以及其使用的赖特发动机的仿制。只不过在战争期间美国人给的航空工业用铝使用完之后,因为无法自行加工所需的超薄铝合金,只能选择将全金属的轰炸机停产。

最后还是依靠苏联那位重轰炸机大师出面协助,才最后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只不过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抗联只能将自己测绘的这款美国最先进的重轰炸机与苏联人分享。而且将仅有的一架通过坠落在东北的改型飞机残骸,拼凑出的b二十九轰炸机,转交给苏联人一同研究。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对这款飞机的生产,以及之前对伊尔二强击机,以及其使用的am三八发动机的仿制成功,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迈入了飞机制造国家的行列。虽说因为原材料还不能全部自产,生产的数量很有限,但是至少可以部分的满足自身的需要。

在这款发动机仿制过程之中,被杨震想办法留下的那位钱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位专业本就侧重于航空材料研究的科家,带着一帮初出茅庐的生,从原材料工艺开始一点点的逆推,才最终解决了发动机所有的技术问题。

不过虽说这款雅克九超远程战斗机,除了部分发动机、挡玻璃,以及轮胎户外,所有原材料基本上实现了自产,让中国人真正掌握了半现代化飞机的生产技术。但在侧面上也引起了其他的一个后果,让根据地的老百姓相当的不满。

只是这款飞机与伊尔二攻击机,主要的机体原料都是木制。所以在制造这些飞机的时候,抗联在整个东北根据地境内,动员了大批的木匠参加制造。虽说制造飞机的技术合格工人数量不多,但是东北根据地内能力很强的木匠还是不少的。

而为了修补以木制机身为主的苏制飞机,抗联航空兵部队从一开始就动员了不少木匠。没办法,米格三与雅克九的后机身都是木制的,伊尔二甚至连机翼都是木制的。没有合格的木匠,这些飞机一旦出现战损,根本就没有办法维修。

为了保证这些木制飞机的出勤率,抗联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四章 艰难的生产之路,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