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2/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了九百余门,机枪两千余挺,汽车一万两千余辆。再加上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缴获的荷属东印度军队装备,各式火炮达到了上千门。仅仅新加坡一地,就缴获了上百门的高射炮。
一群绵羊带着一群绵羊,与一群饿狼作战的结果,只能是羊被狼吃了一个精光。除了菲律宾的美军打的顽强,战败是因为大环境导致的外援断绝之外。在马来亚、菲律宾,以及荷属东印度群岛,日军基本上是秋扫落叶。
单单英制、美制、荷兰制造的步枪和机枪,就能武装十几个师。这还不算大量的弹药,以及各种车辆、飞机。运到中国战场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日本人还要留着在东南亚组建傀儡军队用。否则这批装备中的重装备,如果全部运到中国战场,只能让杨震更头疼。
不过虽说敌情,尤其是日军装备上的巨大变化,让抗联很多高级干部有一些担心。但是在作战计划最终敲定的时候,经过与郭炳勋、陈翰章,以及挺进军的司令员和政委反复商议,杨震还是选择了以察东作为主要的突击方向。
陈翰章在选择在自己率部实施大范围迂回穿插之后,接替自己正面突破二十六师团防线人选的时候,提出的人选却是让杨震感觉到相当的意外。在抗联所有纵队一级的干部之中,他居然选择了因为更善于防御,号称排炮之下不动如山,而不是擅进攻的刘顺。
他选择刘顺的理由很简单,面对着日军这种大纵深,多层次的防御态势,正面的攻势应该更稳健一些,全军要尽可能的步调一致。一旦有任何方向轻敌冒进,其他方向无法跟进,突击部队有被合围的危险。选择刘顺接替自己,可以与南部战线配合的更加紧密一些。
而且相对于王光宇、杜开山、王效明、陶净非等其他的纵队一级指挥员来说,刘顺是所有纵队一级指挥之中,除了陈翰章之外接触装甲兵战术最多的人。装甲兵初创的时候,就是在他的辖区内进行训练和整编。
但考虑到刘顺对战机把握的敏感性不强,很多时候犹豫不决等一些性格上的先天弱点。陈翰章建议调马春生担任参谋,以与刘顺配合弥补他的不足。这样既可以保证不冒进,但也不会因为过于稳健而失去战机。
作为抗联的重点组建部队,当初装甲部队相当的受到重视。为了保证顺利组建,刘顺当时作为生产建设兵团的司令员,担负了整个装甲兵组建时候的后勤保障工作。经常去训练基地的他,只要有时间就与陈翰章一起研究战术。所以对于刘顺在装甲兵战术研究上,陈翰章认为并不比自己陌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