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种技术保障手段(3/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日军各部派出的搜索部队,只是按照常识在自己身边八百米的距离打转转。虽说搜查进行的异常仔细,但上哪儿去发现这些一公里外的地面引导员去?更何况这些地面引导员,在投放战场之前都是经过特殊的隐蔽训练。

进行引导所需的电台天线,也都利用树木进行了隐蔽。除了进行特殊训练的军犬,一般人包括日军士兵在内,只要不踩在脚下根本就无法发现。进行地面引导,也根本用不到手电、信号灯等可见光源,只需要一部十五瓦的无线电台。

至于实在需要靠近侦察,也有军区直属侦察旅的那些专业侦察兵去做,根本就用不到他们。所以这些地面引导员,虽说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总体上来说,只要别倒霉到被自己人的炸弹炸到,危险性还是很低的。

日军虽说不断的在前进,但是早在此战之前,航空兵与炮兵就联手,完成了对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目标标绘。包括整个西满战场,都标成航空地图,并且实现了网格化。每一个小格都进行了标示,并编有相对应的编号。

每一个小格内,都有相对固定地面引导员和炮兵校正人员。他们的任务,只是监视自己的目标区就可以了。这种作战模式,还是航空兵司令员方子翼发明的。这样一来,虽说耗费的人力大了一些,但是夜间的轰炸精度却是高了很多。

他们根本就用不到移动,只需保证自己负责的范围无线电信号能够顺利并持续的发出来就可以了。在日军全面反击打响之前,抗联采取了多种手段。尤其是在保证夜间轰炸精度方面,更是可以说挖空了心思,想尽了各种办法和手段。

不仅在空中和地面设置了地面轰炸引导员,而且利用战前最后时间在林西、西乌珠穆沁旗、齐齐哈尔、将军庙,以及阿鲁科尔沁旗最西短建立的大功率电台构成了的自己战场导航的系统网。地面引导员发回的这些讯号,不仅仅空中的飞机能接收到。

地面的建立的导航网,在发报方采取地线,加通讯天线的情况之下,也一样能够接收到。航空兵通过采取的各种保障手段,使得夜间轰炸精度虽说不如白天,但是下降的比例并不是很大。

而针对夜间采取的大规模轰炸,刚刚才完成夜航训练不就的轰炸机,自身从机场到战场的导航问题以及在空中编队的问题。还没有敌我识别器的抗联,解决问题的方法虽说笨拙了一些,但是手段更加简单。

为了保证空中编队的安全,以及不在茫茫的夜色之中飞错了方向。除了天上的无线电侦察飞机起到导航作用之外,在作战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种技术保障手段,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