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国之利器(4/4)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出来符合标准的同类设备。东北根据地脆弱的工业基础,使得对这两种设备的仿制迟迟无法完成。虽说在实验室内完成了基础的仿制,但是却是无法大规模的制造。直到四五年初,才在吴征铠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整整四年的苦心钻研之下,解决了生产工艺的问题。

还有进行铀浓缩时候需要所消耗的巨大电力,也成为抗联的一个相当严重的负担。虽然在四二年利用美国进口的一批发电和输变电设备,在林口专门新建了一个大型的火力发电站,却依旧有些供不应求。

甚至为了满足铀浓缩的巨大电力消耗,抗联将从孙吴日军修建的火力发电站内的几台德国造的火力发电机,也调拨给了提纯工厂。并同时将牡丹江电厂新扩充的发电能力一半也调拨过去才勉强够用。

而整个研制过程,从一九四二年初全面展开。却是因为一系列的技术上难以克服的原因,以及资金投入无法充足满足需要。直到五年后的四七年才完成最后的基础设计,并提纯到足够制造第一批实验研究用五枚核弹头的核燃料。其中铀弹两枚,更为先进一些的钚弹三枚。

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试验场,实爆实验却是始终无法开展。直到四八年底新疆完全解放后,才在罗布泊的荒原上修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个核试验基地。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真正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并在四年爆炸了第一枚氢弹,完成第一次的热核实验。

与进展缓慢的原子弹相比,导弹的发展却是要快的多。在战争结束前的一九四四年,抗联的第一台火箭发动机就完成了试车。在第二年第一枚使用液态燃料,射程在九百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就成功进行了实验。并在四七年,即实现了实战化的部署。
本章已完成! 抗日之我为战神 最新章节第三百三十八章 国之利器,网址:https://www.88gp.org/0/614/1203.html